將生命奉獻給文學的鍾理和,作品描寫個人情感、家庭、農村與社會發展、客家文化、臺灣殖民歷史等主題,不僅紀錄個人生命史,也為臺灣社會與歷史留下發展紀錄,長子鍾鐵民則長期關心農村議題與環境運動。110年12月於國立中山大學舉辦的文學研討會,將以跨學科的方式分析鍾家父子的作品,研究其與社會的關係網絡,也將邀請鍾理和作品外文譯者與會,期藉研討會的影響力與效益,為文學的思考扎下深厚的根基,也鼓勵年輕人參與,激發六堆文學創作的產生。
文學研討會-項目列表
- 2021/10/25
- 可點擊展開查閱
一、活動主旨:
三百年來,高屏地區的客家族群所形成的六堆社會,在這片土地上留下許多大大小小的故事。右堆美濃孕育著台灣文學重要的作家,如戰後第一代的台灣文學作家之一,也是農民文學第一人的鍾理和與長子鍾鐵民,加上三子鍾鐵鈞、鍾理和孫女鍾舜文,60年來對於紀錄美濃客庄農村變化有很重要的貢獻。鍾家兩代人所累積的農業、農村和農民書寫,融入了在地的客家特質,形塑了一脈相承的「美濃書寫」。鍾家父子的文學作品中,除了關注三農議題以外,還包含個人情感、家鄉、客家文化、環境問題等,在地書寫成為美濃地區很重要的部分。此外,鍾家父子作品也被譯成其他語言版本,透過翻譯台灣文學作品,在不同文化及語言之間產生出不一樣的火花。
二、辦理單位:
(一)指導單位:客家委員會、高雄市政府(二)主辦單位: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
(三)承辦單位:財團法人美濃愛鄉文教基金會
(四)協辦單位: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、鍾理和紀念館
三、會議時間:110年12月11日(星期六)
四、會議地點:國立中山大學國際研究大樓光中廳
五、徵稿對象:對研討會議題有興趣之全國大專院校教師、研究人員、碩博士生。
六、徵稿主題:
(一)跨學科(社會學、文化研究、性別、農村經濟等方面)分析鍾家父子作品(二)口述歷史方式記錄鍾家父子相關事蹟
(三)探討鍾家父子作品的譯本
(四)鍾理和及鍾鐵民家族與社會的關係
七、投稿者請於110年9月27日前將電子檔報名表及論文摘要(400-500字)電郵至ewki1980@gmail.com,郵件主旨註明「投稿六堆300年笠山文學印象:向鍾理和、鍾鐵民父子致敬文學研討會」。
八、徵稿作業聯絡人:王小姐(06)2757575#52625,聯絡信箱 ewki1980@gmail.com
徵稿說明與報名表下載https://reurl.cc/EZ29vg
►時間:110年12月11日(星期六)9:00-18:15
►地點:國立中山大學國際研究大樓光中廳(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)
►參與對象:對研討會議題有興趣之全國大專院校教師、研究人員、碩博士生及一般民眾。
►議程表:
08:30-09:00 | |
報到 | |
09:00-09:15 | |
貴賓致詞 | |
09:15-10:00 | |
專題演講(一) 鍾理和文學與外譯 | |
第一場(英文) 馬軻蘭(Tommy McClellan) (英國愛丁堡大學教授) |
第二場(日文) 澤井律之 (京都光華女子大學教授) |
10:00-10:10 | |
茶敘交流 | |
10:10-12:00 | |
場次一:論文發表1 |
|
論文發表 (每人15分鐘) | 論文發表 (每人15分鐘) |
Q&A(10分鐘) | |
12:00-13:00 |
|
午餐休息 | |
13:00-14:50 | |
場次二:論文發表2 |
|
論文發表 (每人15分鐘) | 評論人 (每人10分鐘) |
Q&A(10分鐘) | |
14:50-15:00 |
|
茶敘交流 | |
15:00-16:00 | |
場次三:論文發表3 |
|
論文發表 (每人15分鐘) | 評論人 (每人10分鐘) |
Q&A(10分鐘) | |
16:00-16:45 | |
綜合座談:客家文學種子的培育機制 | |
16:45-17:00 |
|
研討會結束,休息換場 | |
17:15-18:15 | |
<原鄉.在路上>讀劇 |
〈原鄉.在路上〉讀劇演出配合「鍾理和、鍾鐵民父子文學研討會」,由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許仁豪老師,擷取鍾理和原著小說中的關鍵篇章,重新編排串連成一齣讀劇劇本,並邀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助理教授杜思慧擔任導演,帶領系上優秀的學生及高雄在地的專業青年劇場工作者共同完成。
時間:2021年12月11日(六)17:15-18:15
地點:國立中山大學國研大樓2F光中廳

- 活動日期:2022年4月2日線上課程、4月3日實體活動
- 上課方式:線上課程 Google Meet會議平台,實體活動地點:鍾理和紀念館、雙溪熱帶樹木園
- 參加對象:全國高中一年級至三年級之在學學生
- 人數限額:40名
- 活動費用:400元(含餐飲、保險、 交通接駁費等,中低收入戶學生200元)
- 旁聽費用:100元/堂(認識作家、文學與戲劇兩堂課程開放旁聽)
- 活動獎勵:1.全程參加者頒發研習證書2.表現優異者獲贈圖書禮券。
- 報名方式:一律採線上報名 https://forms.gle/vUnoAYLKS17DZmgs7
- 報名截止:2022年3月22日 23:59止
- 匯款帳號:戶名:財團法人美濃愛鄉文教基金會
帳號:中華郵政(700)0101386-0446531
退款機制:活動當天告知無法參加者,恕不予退費;活動前1-3日通知無法參加,退還30%費用;活動前4-7日通知無法參加,退還50%費用;活動前8-20日通知無法參加,退還70%費用;活動前21日(之前)通知無法參加,退還90%費用。因無法抗拒的天候因素,如地震、豪大雨、颱風,則活動取消,全額退費(扣除匯款手續費)。 - 師資陣容:
林生祥(音樂創作人)
吳金龍(東華大學文學碩士、文字創作者)
許仁豪(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)
張卉君(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碩士、作家)
黃瑋傑(音樂創作人)
傅含章(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副教授)
劉崇鳳(作家、自由舞蹈講師)
鍾舜文(東海大學藝術碩士、藝術家) -
小隊輔陣容:
翁家宏(實踐大學應用中文系、旗美社區大學專員)
何郁婷(實踐大學應用中文系四年級生)
劉美辰(旗美社區工作者、邊畫邊話創作者)